企业培训案例如何选择?

长安云课堂 企业培训 89 0

许多企业都在着手改造自身人才培训和业务赋能体系。其中,案例教学因可以有效应用于各类型企业和管理培训,成为重点突破方向。但如何做好企业特色的案例教学,国内还没有特别成熟的方法论体系。

企业培训案例如何选择?-第1张图片-重庆企业线上培训机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一些企业在实施过程中,由于对案例教学了解过于简单肤浅,造成了片面理解和深度误读,使得案例教学流于形式,效果欠佳。结合过往实践,我对案例教学各环节进行了梳理解析,期望进一步打磨完善案例教学方法,共同加深认知,掌握精髓。

1、案例挖掘

要让企业对胃口

案例是案例教学的“主菜”。案例取材最简单的方法是外寻,如从商学院教授、培训机构讲师、目标企业的分享嘉宾处获得。而如要触及案例教学能力的内核,企业自身还必须具备案例挖掘能力。

挖掘案例时,企业可遵循四方面指引。

小而美:完整的大案例适合商学院教学,而企业需要大量小而美的案例,用于解决某个话题和知识点教学。

针对性:案例开发可通过UGC(学员提交)、PGC(专家采写)、OGC(组织开发)三方结合来实现。UGC促成广泛参与;PGC解决深度、视角的问题;OGC用于定点爆破专项棘手案例。

常态化:举办案例大赛虽然可以一次性收录几百份案例,但消化需要时间。因此,案例开发应遵循常态化,变为工作职能,内化为管理行动并可持续。

中立性:案例开发很大程度上要站在中立视角。公司在发展中出现的重大历史教训也可作为上好的案例开发素材——前提是征得管理层同意。

在内部案例开发过程中,有七类主题广受企业欢迎。

历史类:公司创业故事、创始人故事、公司重大节点(首个海外客户、首份千万大单,首次并购等)都是劲爆的素材卖点。

成功类:每一个成功节点,都构成了下一轮上升的基石,这是绝大多数企业喜闻乐见的案例话题。

失败类:十年前的失败案例几成定论,特别值得拿出来好好讨论。

客户类:从某个典型客户的需求、痛点、场景出发,提供产品/服务的解决方案,帮助客户解决棘手问题,这类案例极具指导价值。

攻关类:对于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,鲜活的技术创新、攻关案例特别鼓舞士气。

营销类:成功的市场活动,关键的客户订单,都可以成为激动人心的案例。而围绕业务策略做深度挖掘的案例,更具现实指导意义。

价值链:构建了案例中心和案例研发体系的企业,可以对业务价值链进行充分梳理和解构,也就有机会扫描到更多的案例选题领域,并通过案例体系形成整体的组织能力体系。

2、案例写作

切忌变成述职报告

选题确定后需要书面呈现。在我看来,只要把握好五大关键要素,案例写作就不复杂。基于SCQA模型基础,我演化出BSCQA模型来辅助案例写作。

B(background)背景

故事案例需放置在“背景”下展开。比如,该事件是发生在企业高速发展背景下,还是业务停滞背景下……

S(situation)场景

场景通常分两类——业务场景和组织管理场景。场景常常由事件引发,如空降兵的任命,客户的投诉,人才盘点会的争吵。通过场景,可带领学员进入案例话题所要引出的冲突。

C(complication)复杂

平铺直叙的案例无法吸引人,需要加入“戏剧冲突”。比方说,客户要求按期交货,工厂设备却出了故障。而当冲突越尖锐,越能激发外界窥探欲。通过对话、表情、独白等描写,案例会更有血肉,更具画面感。

Q(question)问题

聚焦于如何分析场景,如何形成策略。当人们面对冲突时,往往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。尽管视角、方式没有绝对高下之分,但从观点交锋到结论形成,能够折射出一家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理念。

A(answer)答案

陈年案例通过沉淀,具备了反思价值;而行进中的案例,则充满悬念。大多数案例的答案,需要提供补充性信息,包括行业研报、公司年报、媒体相关报道,专访等。我们可以将之放入附件,作为学习补充资料。

最后需要指出的是,案例写作切忌沦为述职报告,而更应该作为一次事件性回顾。当我们以主人公的视角,回溯事件过程时,既要跳出来,看见框架背景;又要钻进去,感知局部细节。把案例说清楚,让别人听明白,能够感同身受,这就是案例写作的目的。

当然,案例除了文字写作外,视频拍摄也是很好的补充手段。特别是当配有当事人专访、现场还原等画面后,呈现效果更佳。

3、案例教学

既要发散思维也要及时聚焦

在企业场景(业务、组织)里,我们可以吸收商学院成熟的案例教学体系并适当简化。我将案例教学形态分为三大类:

一是将案例作为支撑教学观点的“论据”,穿插在课程内容中;

二是将案例教学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,在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上加以引入,既丰富教学活动,又使学员感同身受;

三是将案例教学作为一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,既可引用多个案例串联多个知识点,也可只围绕一个案例做深度解剖和延展。

不论哪种案例教学形态,都既要倡导发散思维,又要注意及时聚焦。

准备案例

案例要能贴合课程主题,篇幅控制在3000~5000字,即10~15分钟阅读时长。

阅读案例

有企业在尝试将文字案例转化成视频,但我还是倾向纸质形式。因为案例细节稍纵即逝,需要给出阅读时间,供学员及时标注、消化。

为检验学员阅读用心程度,讲师可组织小测试,就案例中的某个细节点提问。为加强对案例信息的理解,也可组织学员分段进行案例解读。

如邀学员A解读第一段,B解读第二段……通过接龙了解他人视角。在有的教学场景中,还会有案主现身说法。

话题讨论

可以采用多种形式:比如,讲师布置统一话题,全班分组讨论,小组呈现汇报;也可做话题拆分,小组各领话题讨论。案例教学要鼓励学员从案例中来,又能适当跳出案例。我们可根据经验、常识,对篇幅受限的案例做合理推测。

当信息表述不够完整时,我们要鼓励学员延展思考——需要继续挖掘哪些信息,这些信息从哪里可得,是否可得。如不可得,我们能否做出决策。

话题聚焦

案例只是道具,最终还是要和课程主题、知识点相关联。这里存在着两种教学设计排布。

一种是教学前置,串讲知识点,让学员在案例阅读和讨论中学以致用;另一种是教学后置,先让学员充分研读、研讨案例,然后用知识点来解读。

在后置场景中,讲师要能够以案例为背景,引入知识点——如模型、工具等,来解释案例的情景,或解决案例中的问题,做到丝滑过渡。对讲师而言,更高要求是具备极强的案例解读能力,多研究案例,并能够把不同行业、不同企业的案例融会贯通。

案例延展

案例学习的终点是学以致用。通过四类方式,可以促使学员加深理解,强化应用能力。

分析新案例

如不同行业、不同公司案例出现相近主题,可让学员趁热打铁,将学到的要点快速应用到另一案例中。

写案例

围绕导入案例和教学要点,可让学员写一个同主题案例——最好是亲历案例,通过写作过程,对课程形成二次理解。

表演案例

以小组为单位,创作一个能够反映课程主题的小剧本。从剧本的选题、创作、表演、剪辑到路演、试播,促进学员吸收教学要点,并能跳脱出来加以诠释。这些作品,可用于日后教学,促成持续良性循环。

实践性学习

学员实践后汇报成果。而实践本身,又会变为企业新的真实案例。解剖学员的实践案例,既是学习复盘的升级,又是对公司实际问题的一次查验和解决。

4、案例呈现

让学员听得懂并感同身受

案例呈现需要口述,这和案例写作有所不同。如何精彩呈现,激发听众讨论兴趣是案例呈现的关键,需要把握好两个要点:让学员听得懂,并感同身受。具体而言,需要注意六个方面。

讲故事

案例呈现的“魂”是故事。即便故事结尾不完美也没关系,只需把其中波折、起伏讲清楚就好。毕竟,不完美更易激起讨论。

有图有真相

包括案例照片、关键人物的组织结构图、方案主要模型等在内的视觉呈现,都能帮助学员快速进入案例语境。尽量不要干讲,多用PPT,图多字少为佳。

聚焦具体场景

讲案例时不必摊大饼,只需聚焦某一具体场景,讲生动,讲透彻。

突出细节

突出人物对话,内心旁白等案例细节,让挑战和冲突更加立体丰满。

分析思路

案例分享要落到分析思路和解题动作上,重点解答为什么这么想、这么干以及决策依据是什么。要根据解题动作(实际行动),复盘该分析该思路是否正确,是否需要修正或推翻。

不预设结论

讲师不必在讲解过程中预设太多假设和结论,结论应在案例讲述结束后自然生成,留待结尾总结升华。

5、案例学习

刻意练习最终融会贯通

案例学习过程与写作过程相通,同样可以拿着BSCQA的尺子丈量:

把公司和案例发生背景(B)搞清楚;

试着带入场景(S)加以学习;

思考场景下的问题、挑战、冲突(C)是什么;

这一场景和冲突下,企业如何思考(Q);

企业做了什么,取得了什么效果和反馈(A)。

学员要去思考企业行动是否与BSCQA相匹配。如果我们是当事人,是否会有不同的解法。

学员带着思考框架阅读,其实就是设置了一系列“路标”,不断引导自己从案例中跳出来看,启迪智慧。

比如,学员要思考,从某一案例中能否获得三点启发;围绕企业场景,可否尝试应用到三个地方。结合实际场景,学员可通过刻意练习,强制应用,锻炼自身运用武器的能力。围绕该案例话题,学员还可以回忆一个熟知的相关案例进行检验,在回忆中将要点串联,激发新知。只要按照BSCQA模式多练习,最终就能融会贯通。

此外,企业邀请嘉宾对案例进行点评,同样是学员很好的学习路径。嘉宾要提前熟悉案例,点评时聚焦话题,在某些细分场景里看得透,讲得深——既要看到局部,更要看到整体,要把案例精彩之处和可借鉴应用之处串联起来,给出建设性反馈。

6、案例中心

重视知识管理,构建自信开端

很多企业都在筹备案例中心,而如何进行案例中心的定位、设计,则折射出各企业不同维度的管理理念。日趋成熟的案例中心还应构建知识管理系统,提前做好案例体系规划、案例标签设计以及案例人跟踪机制,以消化日益丰富的案例库。

定位设计,折射企业管理理念

案例中心的定位是服务教学,还是服务企业管理,关系到不同维度的考量。案例中心背后能折射出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,以及对于从经验中学习的信仰程度。

案例中心的设计,背后同样凸显了企业对其功能的定位:如果是放在培训中心下面,则可以更好发挥案例与教学两者关系,推进案例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;放在经营管理部、战略发展部,则更容易发挥战略层面的指导意义。当然,案例中心也可以作为外设机构,与商学院的教学或智库机构共建团队,发挥PR价值。

专业分工,做好信息风险管理

案例中心的工作,要做专业化分工,案例选题、采写、运营等环节,要安排专人专岗,不可混为一谈。

选题:除了解构企业价值链这类常规动作外,还需要不断从“专家网络”“智库网络”“民间网络”处丰富选题管道。

采写:采写者要和业务场景、管理场景、当事人长时间相处,要多去案例应用场景如案例课堂观察,并复盘案例采写质量。

产品化:采写完成后要进行产品化处理:是加工成用于案例教学的文字案例,还是做成场景化的沙盘模拟课程;是做成用于企业文化的视频短片,还是用于日常碎片化的业务赋能;是用作战略研讨会的核心输入,还是用于公司外宣、雇主品牌打造。

运营:其使命是让案例在组织内外部流转并实现增值。增值体现在两方面:一方面来自学员、听众的反馈,促进案例本身丰富完整;另一方面则是从某一个案例激发出更多话题需求,形成案例的“飞轮效应”。

相比管理类话题案例,经营类案例常常涉及大量业务数据,需要做好信息风险管理。如对案例进行版权和技术保护、脱敏处理,对纸质版案例现场回收等,并建立风险跟踪机制。

内化成管理行为和惯性

一个企业的案例工作,并不仅仅是某一部门的职责。理想状态下,其应内化成管理行为和惯性,并和公司的复盘文化、改进文化融合在一起。因此,绝大多数推进案例工作的企业,常常采用PGC+OGC+UGC混合模式。

这其实给案例中心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顶层设计要求——案例工作只有做到实体和虚拟相结合,才能保质保量完成。

每每在和企业CEO、高管沟通时,我都会试着解读这家企业的管理自信和文化自信。在我看来,自信不是盲目炫耀,而是客观回溯、总结过往,不断提炼价值体系、理念体系,用以指导企业未来行动。而企业案例中心的建设,企业在人才培养、业务赋能中自身案例的沉淀与应用,正是构建这一自信体系的良好开端。

作者:安秋明

来源:培训杂志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